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文化 > 文化考古 > 正文

川窑古陶瓷奇葩(图文)

  《收藏参考》2014年第9期  2015-03-28     【字号 打印 关闭

  唐三彩是我国陶瓷中的艺术瑰宝,自1905年我国北方唐三彩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机构及收藏家的高度关注。北方唐三彩产生于唐早期,兴盛于中唐,曾传至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伊朗、埃及等地,“安史之乱”后渐衰。通常认为,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是河南巩县、陕西铜川和西安西郊、河北内丘,不妨称它们为北方唐三彩。本文将要讨论的是鲜为人知的四川邛窑唐三彩,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南方唐三彩。
  位于四川成都邛崃市的十方堂窑是邛窑唐三彩的烧造地,一九八八年一月,国务院将十方堂邛窑遗址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堂窑是邛窑数个窑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它创烧于南朝晚期,盛于唐至五代,终于宋。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发现后曾引起军阀盗挖。八十年代后进行过几次考古发掘,现已知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所用窑炉有龙窑和马蹄窑。出土的上万件古陶瓷中,有各种生活用具、工具、玩具、文房用品、人物、动物瓷塑和佛教造像以及少数建筑材料。器物胎质以灰褐胎居多,釉色20余种。其装饰技法主要有釉下彩绘、印花、刻划花、堆贴花等。尤其以无铅高温玻璃釉彩为特点的邛窑店三彩(简称“邛三彩”)是邛窑的精华之作,可谓川窑古陶瓷中的奇葩,它不但可与北方唐三彩媲美,而且还有自己独创的特色。
  四川邛窑唐三彩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色彩非常艳丽。请看一下邛窑唐三彩器物釉和彩的基本特征。图1的贴虎头黄釉洗和图2的花口出筋金黄釉盘的釉色是邛窑唐三彩器物的基础色调,如此艳丽的黄色在唐代陶瓷中是不多见的,不少邛窑唐三彩就是在嫩黄或金黄地上施以褐、绿彩斑或彩条而成,如图3的黄地褐绿彩执壶、罔4的黄地褐绿彩注子、图5的黄地褐绿彩炉、图6-1和图6-2的花口皱壁黄地褐绿彩洗、图7的黄地褐绿彩葫芦瓶等都是黄地褐绿彩器物。而图8的瓜棱绿釉净瓶、图9的绿釉水盂、图10的绿釉狮子、图11的绿釉孩童像等则是单一的绿釉器物,以图9的绿釉水盂为典型的鲜艳绿釉,格外抢眼。图12-1、图12-2的龙凤纹黄绿釉印花盒盖采用了外绿内黄的施釉方法,盒盖上龙凤呈祥纹清晰生动,盒盖内黄釉均匀光亮。龙凤文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龙凤呈祥的成语及典故最早出现在在秦汉时期,邛窑这个唐三彩龙凤纹盒盖,是唐代龙凤文化的一个物证。图13是一尊唐三彩佛像,巴蜀地区是佛教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这尊黄绿红彩佛像采用了白、红两种色胎,以达到黄、绿、红三种彩色的效果。尽管唐代邛窑已经掌握了铜红釉彩技术,但那是1200℃以上高温乳浊釉彩技术,在这里是透明玻璃釉彩,利用红胎直接得到红色则便利得多。图14的黄褐绿彩执壶、图15的黄褐绿彩省油灯、冈16黄褐绿彩胡人顶灯形灯座的人形部分等都采用了黄、褐、绿多彩融合的施釉方法,这种多彩融合的视觉效果跟某些北方唐三彩很相似,色斑之间的边沿搭接融合,看上去浑然一体,华贵而柔和。
  邛窑唐三彩为什么如此艳丽?原来其中的奥秘就在于釉彩的化学成分。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邛窑这种透明玻璃状有色釉的成分如下:
  透明绿釉:二氧化硅59.91%,三氧化二铝10.11%,三氧化二铁2.56%,二氧化钛0.73%,氧化钙17.52%,氧化镁4.27%,氧化钾1.54%,氧化钠0.32%,氧化锰0.47%,氧化铜1.48%,五氧化二磷1.87%。
  透明黄釉:二氧化硅59.92%,三氧化二铝10.76%,三氧化二铁2.96%,氧化钛0.72%,氧化钙16.54%,氧化镁4.50%,氧化钾1.38%,氧化钠0.43%,氧化锰0.37%,氧化铜0.08%,五氧化二磷2.34%。
  可以看出,它们都不含氧化铅。这是一种创新,会招致两种结果,一是烧制温度的提高,高至1100℃左右或更高,以致把它们定为陶器还是瓷器都成了难题;二是无铅可泛,即使在四川这样多雨潮湿、埋于酸性红土的恶劣条件下,也不会产生“泛铅”现象,故能历经千年仍光彩如初。
  邛窑唐三彩的胎色有红、粉、褐、浅褐、灰、深灰、白、黄等,其中红胎者最多,深灰胎者最少、火候最高,白胎、黄胎者修胎较精细。从隋代开始,邛窑系各窑普遍采用了化妆土技术,白色化妆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釉和彩的鲜艳程度。
  邛窑唐三彩都是实用器而非冥器,少大器,多出土于大城市中心地带,以义房、化妆、陈设、酒、茶、灯、玩偶等器物为主。用具器形多为仿金银器具,因此,断代不能像普通陶瓷那样依形断代,断代所依之形者,应是金银器。纵观邛窑烧造陶瓷的历史可知,邛窑在隋代就烧制出了乳浊绿釉、釉里红和多彩彩绘瓷。到了中唐以后大量烧造起唐三彩,并延续到五代。笔者认为这跟公元755年末发生的“安史之乱”不无关系。由于北方战乱,公元756年以唐玄宗为首的皇族、高官、显贵、名流纷纷入川,他们不但带来了高端陶瓷器具的需求,也带来了北方唐三彩的信息。具有深厚高温釉下彩绘瓷基础的邛窑窑家,创烧出这样艳丽的邛窑唐三彩就不足为奇了。还有一个问题,既然邛窑三彩从唐中期延续到五代,那么为何本文统称邛窑唐三彩呢?因为到了宋代,邛窑体系中诸多窑口盛烧三彩陶器,那是一种低温含铅釉陶,被称为宋三彩,也有许多佳作珍品,但从古陶瓷技术来看,它跟邛窑唐三彩胎釉都有所不同,对此将另题研讨。

【编辑:邹艳】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上一篇:赵尔丰创造的川锭(图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