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起源于巴蜀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西南。道家尊道贵德、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等思想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重要源泉。而西南小州眉山又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与唐五代及宋"靖康之难"后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据研究,眉山是当时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大量的北方"衣冠之族"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它与巴蜀本土文化相融合,同时,由于文化的发达,也使眉山茶文化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巴蜀地区不仅是茶种植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茶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巴蜀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领先于全国,在我国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巴蜀茶与茶饮史,梳理其发展脉络,无疑对中国茶史源流有着重大意义。而在巴蜀茶文化中有一席之位的眉山茶文化在历史的舞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武阳买荼,烹荼进具
“武阳买荼,烹荼进具”出自于西汉时期王褒的《僮约》,也是有历史考证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史记,在大量的史记中,都表明,武阳买荼所说的地方就是在现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江口镇境内,这一史记也充分说明了,眉山市有历史记载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地区。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僮约》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而西南巴蜀的眉山又是最发达的茶叶市场之一。这两句文字,前一句表明西汉时,蜀人饮茶已蔚然成风;后一句说明四川西南地区已是川茶的集散中心。这是中国茶市最早的文字记载。王褒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僮约》尽管可能是一篇游戏性散文,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华阳国志?蜀志》"南安、武阳皆出名茶"的记载,则可知王褒为什么要去武阳买茶。从茶史研究而言,茶叶能够成为商品上市买卖,说明当时饮茶至少已开始在中产阶层流行,足见西汉时饮茶已相当盛行。
武阳,即今彭山县江口镇,距黄龙溪锦江下游约10公里。是古代东去成都的第一大码头,锦江在此重回岷江,水面宽阔,利于通航;而武阳及其周边的丘陵、山地自古便是著名的产茶区。《成都通史》称:秦汉三国时期,黄龙溪的前山、后山以及彭山和蒙顶山等地盛产茶叶,并涌现出众多茶叶作坊。这里逐步形成了大型茶市。
这也证明,眉山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茶叶交易的商业史也有两千多年。史上第一个茶市就在距眉山不远的境内彭山县江口镇岷江河边。
二、宋代眉山与茶文化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兴于唐代,盛于宋代之说,川茶产量大,目的是为了交易。唐代已出现了专事茶叶经营的商人。这些茶商分行商和坐贾两种,坐贾指坚守在城市的商人,或零售或批发,即《封氏见闻录》所说的“城市都开店铺”。而西南眉山更是文化发达之地,这与唐五代及宋"靖康之难"后的移民运动密切相关。据研究,眉山是当时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大量的北方"衣冠之族"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它与巴蜀本土文化相融合。其中,苏东坡对茶文化的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他生长于诗书圣地眉山,耳闻目染,巴蜀茶文化的起源。好一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一代文豪苏轼自比卢仝,精于茶道,写有茶诗70多首,在宜兴访友时,还曾设计提梁式紫砂壶,人称“东坡壶”。据说他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种茶,由此自嘲“东坡居士”。他因与新党政见不合,数度被贬,精神上的困惑与空虚靠的多是“品茶得真谛”。“卢仝七碗茶”成了他宣泄心中郁闷、熔化心中块垒、激文思、助诗兴的人生伴侣。正是茶水中的阳刚品质与万种风情,让他的豪放淋漓酣畅:“水光翻动五湖天,半岭松声万壑传。”他还写诗抒发人生感慨:“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表达茶之珍贵:“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并得意于尝遍茗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一代文豪苏轼,正是有着淡然的内心,以茗茶的淡雅清心,浓醇提神,在品茶中敛积生活的胆识、智慧与勇气,体味和升华人生的诗意与禅意,为中国茶文化留下了众多的瑰宝,也是眉山茶文化的骄傲。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巴蜀眉山地区不仅是最早史记的茶叶市场,也是全国茶业发展的区域。巴蜀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领先于全国,在我国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眉山茶文化在巴蜀茶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研究巴蜀及眉山茶与茶饮史,梳理其发展脉络,无疑对中国茶史源流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