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蜀学春秋 > 正文

史料深处的蜀学先贤李源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黄磊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年/6 月/19 日/第 B03 版   2017-07-05     【字号 打印 关闭

   近代以来,蜀学复兴,巴蜀一带人才辈出。诸如廖平、吴之英、张森楷、吴虞、林思进、谢 无量、李思纯、唐君毅、蒙文通、刘咸炘等人,在近现代学术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他们的 学术成就遮蔽下,还有一些巴蜀学者“尚未受到当今学术界应有重视”,李源澄便是其中一位。 他学识宏丰,治学范围甚广,涉及经学研究、秦汉史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唐宋史研究、明 清史研究等,且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以“长编”记录李源澄
 
   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精细化,学界开始注重对区域性学者的研究,一些学者的遗著也得 到较好的整理出版。
 
   李源澄长于经学,但他过早仙逝,其为人与学问渐为世人所淡忘,直至近年来才逐渐有人关 注。台湾学者林庆彰受蒙默先生讲演启发编成 《李源澄著作目录》,并整理出版《李源澄著作集》, 算是较早对李源澄进行的系统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王川教授可谓大陆学界对李源澄的学术较早进 行深入探究的学者,其著作《李源澄先生年谱长编(一九○九—一九五八)》于 2012 年 11 月面 世。
 
   书中大致勾勒出李源澄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概貌,复述史实,让读者自行研判,对学界了解其 生平和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然而,编撰年谱不对谱主有深入了解者不可为。作者较为丰硕的 前期研究成果,既为编撰该书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得该书内容扎实厚重。
 
   李源澄的学术地位或许远不如章太炎、顾颉刚、吴宓等学界巨擘,但作为曾积极活跃于那个 时代且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物,自有其价值和意义。当其遗留下来的资料不足以撰写大部头传记还 原其学术与人生时,作者选择“年谱”这种体裁来表达,确为巧妙之举。此外,作为详细记载历 史人物生平事迹的著述,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 在较完整地反映谱主人生历程的同时,对于学者研究谱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诸如丁文江所撰《梁 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康有为自撰《康南海自编年谱》广为学者所引用,成为研究二人的重要参 考资料。
 
   收集资料颇有斩获
 
   傅斯年曾说过历史学就是史料学,没有大量史料的积累,从事历史研究如同“巧妇难为无米 之炊”。年谱作为较完整反映谱主人生概貌的著述,在资料搜集的广度和完整性上要求更高。据 粗略统计,该书先后引用档案、日记、期刊、报纸以及各种论著达 200 多种。作者先后前往国家 图书馆、云南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等翻阅档案,颇有斩获,如李源澄在新中 国成立初期发表的《学习〈实践论〉后对历史学的体会》,有益于了解其当时的思想和学术状况。 但由于其年久散佚不知去向,现有材料的介绍要么暂付阙如,要么语焉不详,而此次被作者在国 家图书馆中寻得,是对李源澄研究的重大贡献。为了让这篇文章“重见天日”,该书还特将其作 为“附录二”刊于文后。
 
   李源澄生活在大师云集的时代,兼本人性豪放、好交游,足履四川各地和无锡、北平、开封、 遵义、昆明等地,与吴宓、唐君毅、竺可桢、钱穆等人交好,故而他的不少人生履迹和学术文章, 散见于同时代学人的著述中。该书对此进行了广泛参阅。作者还引用网络资料,即使间接相关也 “不限芜杂,唯恐遗漏”。此外,对李源澄的学生李守之的口述史采访,也为学界保存了一份珍 贵的历史资料。 
 
 
  内容精细 稍有疏漏
 
   总体来说,该书内容还是比较精细的。如文章开篇就对李源澄的出生年份进行了考证,确定 其生于 1909 年 7 月 7 日。为了让读者从不同侧面了解李源澄,该书主题部分之后又有 《便后余 编》 、《李源澄著述目录》 、《〈吴宓日记续编〉所载李源澄遗物处理简况》以及《李源澄家属情况 简介》等,无不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当然,如果求全责备的话,该书也有些许不足。在史料上可以再加以扩充,如李源澄先生生 前亲撰的 《李氏家谱》,收录了先生父辈的诸多史料,可惜未为该书所用;再如重庆市档案馆、 西南大学的档案室,有先生在 20 世纪 40 年代执教于勉仁文学院、50 年代执教于西南师范学院(即 后来的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的档案史料,也没被该书参考。倘若出版该书的增订本,补 充上述内容,相信将更加充实详尽。 

【编辑:bashu】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尊经书院:近代蜀学从这里复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