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辑录了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后编成的,后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虽然《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是维护礼教,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还是值得我们提倡学习、继承和发扬的。1979年山西稷山县马村金代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二十四孝”陶塑,造型生动优美,人物表情传神,保存良好,序列明晰,是全国罕见的一组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这组陶塑每件都高20厘米左右,制作工艺是先用黄泥塑好造型之后,入窑焙烧而成,所表现的“二十四孝”故事情节基本上都可考证出其故事渊源。全套陶塑人物栩栩如生,表情生动,衣饰精美,除了颇具美学价值之外,也为我们研究金代文化史、社会史,乃至具体如服装史、丧葬史、民间文学史等等,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其故事情节分别如下。
虞舜孝感动天(图1)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和弟弟象曾多次想害死他,他们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后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以土填井,舜掘地道后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时,大象替他耕地,鸟替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弟弟象为诸侯。此件陶塑即表现的是大象替他耕种的情节。
闵损芦衣顺母(图2)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后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这幅雕塑可能表现得是闵损敬父友弟的情景。
郯子鹿乳奉亲(图3)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眼睛患了疾病,需要饮用鹿乳治疗,于是他便披着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在一次取鹿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他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事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并护送他走出深山。雕塑表现的是他从鹿皮下现身的情景。
曹娥哭江寻父(图4)
曹娥,上虞梁湖曹家堡人,诞生在一位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曹盱,因为能在水上抚节按歌,婆娑起舞,所以被乡人推为“巫祝”。曹娥14岁的那年,在一次纪念伍子胥的节日里,父亲曹盱站在船头的甲板上起舞,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狂风骤起,江水顿时成了脱缰烈马,纵横决荡,奔腾呼啸,一股恶浪将龙船剧烈倾斜,正在起舞的曹盱落入江中,被饿狼猛虎般的巨浪吞了下去。曹娥在江边苦苦地寻找了16个日日夜夜还是没有找到父亲,于是她跳入江中去寻找。在下游江面上一个奇迹发生了,只见一男一女浮出水面,原来正是14岁的曹娥反剪双手用背顶着父亲。人们都说她的孝心感天动地,后来人们把曹娥负父出水的地方叫贺盘村。曹娥的孝德感动了四周乡邻,人们用最隆重的仪式,将父女俩分别入棺安葬,又在她投江寻父的江边建造了曹娥庙,把原来的渔村改名叫“曹娥村”,又把舜江改名为“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的五月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二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七天的盛大庙会,以寄托人们对孝女的哀思。雕塑表现的正是故事的主题:哭江寻父。
郭巨埋儿奉母(图5)
郭巨,晋代隆虑人,一说河内温县人,原本家道殷实,但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待母亲极为孝顺。后来他的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非常担心,如果养活这个孩子,必然会影响侍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却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来侍养母亲。”正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有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后,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雕塑表现了妻子欲将儿子交给丈夫又依依不舍的情景。
王祥卧冰求鲤(图6)
王祥,字休征,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不喜欢他,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连父亲也疏远他,使他失去父爱。但是王祥逆来顺受,仍然恭敬地侍奉父母。父母生病了,他衣不解带地侍候,继母嚷着想吃鱼,适值天寒地冻时,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了,从水里就跃出两条鲤鱼,他捧回去给继母食用,继母食后病就好了。雕塑表现的是他赤身卧于冰上,冰面融化,两条鲤鱼头部伸出的场景。
刘殷泽中哭堇(图7)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汉光禄大夫。刘殷七岁丧父,服丧三年期间从不露齿而笑。刘殷九岁时,曾祖母王氏在隆冬季节想吃堇菜,有十余天的时间吃不饱。刘殷感到奇怪后问她,王氏告诉他原因,于是刘殷就到泽中恸哭,说:“刘殷我罪孽深重,自幼遭受丁艰之罚,王氏曾祖母在堂,没有旬月之间的奉养。刘殷我身为人子,而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皇天后土,希望降下哀怜。”半天哭声不绝,这时忽然好像有人说:“停,停声。”刘殷停下哭声往地上看,就见地上长出了堇菜,于是挖了一斛多回家,吃了也不减少。曾经夜里梦见有人对他说:“西篱下有粟米。”醒来后去挖,得到十五钟粟米,上面有字写到“七年有一百石粟米,赐给孝子刘殷。”从这时起吃粟米,七年才吃完。当时的人为嘉赏他的天性感应神灵,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辞谢,只说等以后富贵了将要报答。
杨香扼虎救父(图8)
杨香,晋朝人,自幼丧母,心眼多,懂事早,父亲含辛茹苦把她带大,所以对父亲非常孝顺。在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住,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不放,猛虎由于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父亲才得以幸免遇难。雕塑表现的正是杨香扼虎救父的英勇形象。
赵孝舍己救弟(图9)
赵孝,又名赵孝宗,沛国蕲人,他和弟弟赵礼很是友爱。有一年,粮食减产欠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一伙强盗占据了宜秋山,开始四处抢掠,百姓们都慌忙逃命,恰恰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听说后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伙强盗们,说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放了我的弟弟。赵礼不肯答应,就说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鲁义姑舍子救侄(图10)
鲁义姑,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一名普通妇女。齐国攻打鲁国的途中看见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孩,军队就要追上她们的时候,那妇女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头也不回地抱着哥哥的孩子逃往山里。齐国将军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回答说:“我没有力量同时保护他们两个,于是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于是齐国的将领命令士兵停止进攻,派人给齐国的国君禀报说:“不能进攻鲁国,刚到边境,一个山野村妇尚且知道坚持道义,没有因私害公,何况他朝中的大臣和士大夫们呢!我请求撤军。”齐国的国君同意了他的请求。鲁国的国君听说这件事,赏赐给这个妇女一百多端帛,赐予“正义的小姑子”称号,称赞她公正诚信,忠于道义。她不但以义行救了自己一家,而且保全了鲁国的安全,其义大哉。雕塑反映的正是她怀抱侄子,而将儿子放在地下,面对强敌大义凛然的情景。
涌泉跃鲤(图11)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婆婆非常喜欢吃鱼,夫妻二人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回家晚了,姜诗就怀疑她怠慢了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的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此雕塑选取的是姜诗将庞氏逐出家门的一个情节。
董永卖身葬父(图12)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他家里非常贫困,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自己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雕塑则选取了女子辞别董永的一段情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