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委员会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文化 > 山水人文 > 正文

品味阆中

彭忠富  《丝绸之路》2014年第5期  2014-03-21     【字号 打印 关闭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中游,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之称。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依山傍水,这是古人筑城的通例,也是讲究风水的体现,阆中也不例外。这样一是享舟楫、捕捞之利,二是有薪炭、猎获之便,三是山水可以作为城市防御的屏障,真是一举数得。
  阆中是蜀汉张飞的镇守之地。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刘备不顾蜀汉国势衰微,放弃联吴抗魏的战略,举全国之兵,执意伐吴。张飞在阆中筹备举兵之事,结果两部下不堪他的辱骂和鞭打,趁他睡熟时进帐将其杀死。张飞被杀后,躯干葬于阆中,首级葬于云阳。刘、关、张三去其二,桃园三结义成为绝响,至此,蜀汉加速了崩溃的进程,直至覆亡。后阆中人感念张飞的政绩,以张飞墓为依托建了汉桓侯祠以寄托哀思,至今香火旺盛。
  因为张飞的缘故,阆中成为三国旅游环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甚至连“张飞牛肉”也可谓沾了这个名人的光。张飞是个黑脸大汉,张飞牛肉原名保宁(阆中)干牛肉,表面墨黑,内心红亮,二者颇多相似之处。凡是牛肉出名的地方,绝大部分都跟回族人有关,张飞牛肉就属于清真食品。阆中回族较多,据说是元朝初期随蒙古大军南下而来,后在当地驻军,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回族社区,古城现在还有回族小学和礼拜寺街。与此类似的还有“华珍牛肉”,也是阆中清真干牛肉的一个代表。“华珍”全名马华珍,回族。华珍牛肉原名盐叶子牛肉,始创于清朝光绪八年(1822)。每天早晨,店家就将煮熟的牛肉盛放在托盘里,还冒着腾腾的热气。游客看上哪一块,店家就立即用风扇给牛肉降温,然后真空包装,这样哪怕你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吃到新鲜、地道的阆中牛肉。
  古城西街张飞庙外,有个身材魁梧的东北汉子,穿着武将的老式盔甲,扮成张飞的模样站在那里,不怒自威。东北哥面容黑黝黝的,眉毛和络腮胡甚是扎眼,手持一杆丈八蛇矛,把地上的青石板戳得笃笃有声。游客过来合影,东北哥就把丈八蛇矛拿在手里,站成弓箭步,和提刀的游客摆出格斗的架势,嘴里吼着:“来将你往哪里跑,拿命来呀!”其吼声中气不足,虽无张飞长坂坡一人喝退曹兵百万的阵仗,但却多了几分幽默可爱之处。东北哥除了在张飞庙外招揽游客,每天在固定的时刻,还会坐在木质马车上巡游古城,二三十个穿着豹纹衣服的随从跟在马车后面,一路敲锣打鼓,让人似乎穿越到了三国时代。东北哥没有出巡的时候,游客也可坐在马车上游览古城,享受一下张飞的威仪。
  阆中贡院也值得一看,贡院又称考棚,是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试的考场。贡院内的科举制度博物馆完整地再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发端、兴盛以及衰亡的过程。科举考试虽然严格,但是仍然有人企图作弊,有的用蝇头小楷在自己的裤褂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应试的内容,有的写在长条纸张上折叠起来,藏在鞋子底部,夹带进考场。结果他们自然被发现了,革去功名,锒铛入狱,以儆效尤。千百年来读书人为了所谓的功名,数十年寒窗苦读,可到头来大多数人还是如孔乙己一样寂寂无名,甚至齿缺发白都还在“四书五经”里耗着,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名利是人生最大的桎梏,可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啊!
  阆中古城是安静的,商业氛围并不浓厚,除了少数民居改建成客栈、饭店外,绝大多数居民院内仍然生活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这跟其他过度开发的古城镇完全不一样,那种喧嚣的市井叫卖声已经成为噪音,让人置身其间痛苦不已。古城每一条临街的大院,都有一条1米多宽的小巷道与外界相连,有的巷子几米长,也有10多米长的。站在临街的巷子口,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天井内的居民在吃饭、洗衣,院子里的孩子趴在小桌子边做作业,老大爷坐在马扎子上悠闲地听着川戏。院子里的屋檐下,晾晒着各式衣物。简易的花台上,各种绿色植物长势正旺,有花草,也有蔬菜。喜欢栽花种草,这是阆中人的共性,古城土地金贵,他们就因地制宜地把花草种在凡是能够承载泥土的物件里。仿古的太平缸,阆中人会在缸里装满多半缸水,种上睡莲。白色的泡沫箱子,我们经常是弃之不用的,阆中人却在箱子里装上泥土,种上了黄瓜、丝瓜甚至玉米,或枝枝蔓蔓,或亭亭玉立,有些还从院内翻过院墙跑到了院外来。
  阆中古城的魅力,就在于那些完整保存下来的四合院。虽然每个院子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显得逼仄拥挤,但他们是幸运的,能和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朝夕相处,这不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吗?胡家院堪称古城四合院的精华所在,一跨过大院门槛,一种钟鸣鼎食之家的气派就扑面而来。正对大门的天井里矗立着一块青砖砌就的照壁,中间镶嵌着精致的“松鹤延年”主题砖雕,上面的落款时间竟然是“乾隆十四年(1749)”。胡家院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占地2.4亩,属于典型的明清四合院。那些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寓意深刻的窗花摆件,悬壶济世的医馆药房,给我们完整地呈现了一个清代中医世家的小康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座金碧辉煌的四合院,能够保存到现在,这在号称“不破不立”的国人手中,就是一个奇迹。
  这就是阆中人,这就是阆中人的生活。商家和民居混杂于古城中,生意归生意,生活归生活,阆中人永远是古城的主角。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外地游客的介入,并没有让他们显得惊慌失措。相反,他们按部就班的生活,呼儿唤女的场景,还触发了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我们熬更守夜,我们殚精竭虑,不就是为了享受这份生活的闲适与恬淡吗?


【编辑:邹艳】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上一篇:飘泊中的永恒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