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委员会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文化 > 巴蜀民族 > 正文

千年古寨楠木庄

杨明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07-24     【字号 打印 关闭

楠木山歌.jpg
 楠木山歌.jpg
  楠木山歌被重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杨扁担三尺五,拿给主家挑晌午,一头挑的大米饭,一头挑的白豆腐……”远处传来阵阵高亢优美的楠木号子,流淌于潺潺的溪水间,穿梭在壁立千仞的翠谷中。

  循着歌声,沿御家河逆流数百步,豁然开朗,青山、小溪、翠柳、竹木、稻田、牛羊、烟村,一幅山水田园画卷徐徐展开。不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狗吠,歌声也越渐清晰了。

  复行数百步,一座绿意盎然、古色古香、生机灵动的古寨——楠木庄映入眼帘。

  楠木庄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楠木乡东部,距县城28公里,是酉阳县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村寨,自秦灭巴始土家先民在此生活了两千多年。

  楠木庄依山傍水,四面环山,三面环溪,青岚叠嶂,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四周梯田环绕,漫山的杜鹃花竞相绽放,分外妖娆。

  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从天山丫流下来的溪水遍布整个山寨,那一股股清泉如温婉含蓄的少女在古寨的怀里缓缓流淌,沉醉不知归路。山的影,树的影,花的影,寨的影,人的影,尽在一泓清泉中被演绎成一幅绝美的仙居图。

  楠木庄共有800多人,以冉姓土家族为主,分上、中、下三寨,一直流传着“上寨有钱、中寨有权、下寨有人”的说法。

  楠木庄有楠木、红豆杉、枫香树、青球树、银杏、马灵观等30余株古树,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了。

  楠木庄老屋、祠堂、状元门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古建筑群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有四角天井、撮箕口、半边厢房、吊脚楼等多种类型,成群的吊脚楼、撮箕口小院依山而建,逐水而居,错落有致,在碧水的映衬下更显得妩媚多姿。

  远望楠木庄,一幢幢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青瓦密林、树影婆娑,宛如一个恬静的睡美人。

  一棵楠木树下,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正在翘着古董式的大烟杆儿,抽着叶子烟。他向我们讲述了楠木庄之名的由来。

  酉阳自古出产楠木,尤以盛产金丝楠木声名远播,其中楠木庄的楠木质地又是最好的,故有楠木庄之名。

  楠木,是一种极高档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是历代宫廷的首选建筑木材,北京紫禁城里太和殿、乾清宫均用楠木为梁柱,明、清历代帝王的棺椁皆用楠木做成。

  楠木庄不仅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

  听寨子里的老人讲,自明代以来,楠木庄出过一个状元,20多个秀才,大贾官宦更是不在少数。

  相传,楠木山歌“唐时起,宋时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土家先民在此历经沧桑,生生息息,无论河网旷野,高山密林,“嗬嗨呀”的歌声此唱彼和,不绝于耳。在楠木庄,人人是歌手,处处闻歌声,一些老农,更是出口成章,远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近到油盐柴米、婚丧嫁娶无所不唱,有的甚至能演唱整本的《三国》、《水浒》。


【编辑:邹艳】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上一篇:杨学宁:醉在三色芙蓉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