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委员会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文化 > 巴蜀民族 > 正文

杨学宁:醉在三色芙蓉里

卢加强  成都日报  2012-07-16     【字号 打印 关闭

  一城,一花,一画家,城是蓉城,花是芙蓉,画家是杨学宁。在信息裂变,价值裂变,时空旋转的全速城市化时代,杨学宁像一个执著而又内心宁静的守望者,苦心孤诣而又满怀欣喜地守望着一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千年之花。他在油画的一个分支里突围耕耘,种植出属于他自我色彩的芙蓉花——自然之花,民俗之花,艺术之花。

  成都得名蓉城,有两个流传久远的美丽传说,一是“龟画芙蓉”,说的是成都建城之始,总遭水淹,不能固城,一只巨大的神龟在地上爬行引路,画出一朵芙蓉花型巨大的图案照图建城,便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在这个传说里,芙蓉花一开始就有了家园的意蕴和幸福吉祥的象征。另一个传说,有民俗的演义也有信史的记载:五代蜀后主孟昶和宠妃花蕊夫人极爱芙蓉花,蜀后主在城墙遍植芙蓉,让芙蓉发达的根系固守城池,鲜花陪伴百姓。

  从鲜花,女人,到芙蓉花的情有独钟,杨学宁艺术之路的求索是一脉相承的。1985年他从四川美院国画专业毕业,1992年他的成名作《鲜花服饰与女人》的诞生,受到国际艺术经纪人的青睐,应邀访问美国。在美期间,杨学宁以一个富有理想和才情的东方青年画家的视角,对西方成熟的服饰艺术和绘画艺术孜孜不倦地研究学习,同时推出了他的第二个系列作品《梦之音乐》系列,在北京、上海国际博览会引起广泛关注,其服饰创意理念,促进了当时国内表演服装业的重大创新。一时形成了服装设计、音乐、影视的《梦之音乐》衍生品和仿制品,大江南北吹起了一股杨学宁元素的流行风。

  然而,正当杨学宁逐渐被国际艺术界关注,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多家艺术单位收藏时,杨学宁没有心浮气躁,而是转入热闹后的宁静,繁复后的简约。他的目光重新投入生他养他的家园——成都,这个叫蓉城的国际知名文化休闲城市,随着风起云涌的城市化进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成都人的芙蓉花很难成片成林看见,杨学宁在寻找、在观察、在记录,寻找薛涛采摘花瓣制作薛涛笺的芙蓉花,寻找苏轼笔下“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的芙蓉花,寻找花蕊夫人“君王若问奴心事,直欲芙蓉遍京城”《芙蓉调》里的芙蓉花……他陶醉于每朵芙蓉花在短暂生命中多彩生动美艳的绽放,他要给世界释放出具有自己个性记忆的美丽的色彩。

  杨学宁笔下的芙蓉花构图饱满,层次丰富,将国画的浸润感和油画的光影巧妙融合,既有传统审美情趣又张扬油画的时代特征,在工笔技法的精湛,音乐服饰的浪漫,中国花卉的情调,印象画派油画的隐喻等各门艺术边缘构筑个性鲜明的艺术领地。徜徉在杨学宁的芙蓉花系列作品中,一种纯天然原生态的气息扑鼻而来,仿佛嗅到大自然的清香。

  在另一批芙蓉花的作品中,遥远的建筑和稚趣的顽童更是对芙蓉花历史的记忆,和成都民俗的记录。坚硬的城市因芙蓉花而柔美,冷峻的生活因芙蓉花而温馨,这也是杨学宁的梦想和追求,是他梦幻的色彩的内心独白。

  6月28日,“蓉城艺术名片——杨学宁芙蓉花作品展”于四川省沫若艺术院开展,本次画展展出了杨学宁50余幅姿态各异的芙蓉花油画作品。

 

 


【编辑:邹艳】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上一篇:四川苗族古歌审美人类学初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