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学人 > 正文

戴执礼

四川保路史事的世纪守望者

谢天开  《收藏参考》2011年第12期  2011-12-26     【字号 打印 关闭

1.jpg       

       2.jpg

  1993年,七十七岁的戴执礼让儿子将他积四十年之功力写成的《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篡》书稿如约交付给了时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玉法先生指定的代收人,并最终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在《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篡》陈序里,陈井三先生特别指出:“有关四川保路运动的史料,过去海峡两岸虽各有不同的版本问世,但随着岁月的增长,晚出的材料日丰,故觉遗珠阙漏在所不免。戴执礼教授穷数十年光阴,无怨无悔投注心血所编辑的《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篡》,适可弥补史料零散、搜罗不易的重大缺憾!”
《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篡》的出版,也让戴执礼成为自海峡两峡开放交流以来,与台北权威学术机构签约出版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第一人。


做钱穆的授业弟子

  戴执礼,四川温江县人,1916年3月生。自幼失怙,早年丧父。1938年考上华西坝的齐鲁大学历史系就读,后进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成为钱穆的门下弟子,在所里做文史资料管理员。
成都华西坝五大学共存的抗战时期,教授们大都跨校兼职。钱穆虽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也为华西协合大学聘用教授。在工作之隙,戴执礼从1941年至1943年在齐鲁大学从钱先生受业两个春秋;又于1943年至1946年复在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聆听钱先生教诲三载。
也在这一期间,戴执礼涵泳学海受到了种种启发,确立了自身发展方向,立下整理四川保路运动史实的鸿愿,做为自己安身立命所在。时至今日,年届九十五岁的戴执礼老先生还朗声说道:“四川保路运动是一件大事情,钱先生鼓励我做的!”


 “转益多师是吾师”

  抗战胜利后,钱穆返回江浙前向时任华西协合大学教授、兼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的蒙文通郑重地推荐了戴执礼。
“通观达识,明其流变”,为蒙文通最重要的史学思想。这一观点让作为后学的戴执礼深沾其溉,而体现在自己的治学之上。在《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篡》上,戴执礼认为如单纯采用编年和纪事本末体,均不能安排如此众的史料,将会损害一件史事的多层次多方面性,给以后研究者造成巨大的缺陷。因此采用了编年与纪事本末相结合的体裁。
蒙文通对后生戴执礼视若子侄,让这个年青人兼做自己创办的尊经国学专科学校教授,以多增加一些收入。戴执礼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聘书。
1956年,时任四川大学历史系主任徐中舒教授得知戴执礼已完成《四川保路运动史料》初稿,认为四川保路运动系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应由四川大学开展研究,遂将戴执礼从四川省图书馆调任川大历史系做高级资料员。
“转益多师是吾师”,这是戴执礼的人生态度。在徐先生的护佑下,戴执礼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四川保路运动史事收集与研究进程,而且还于1959年出版了《四川保路运动史料》。


为吴玉章做口述史

  吴玉章为老同盟会员、老共产党员、老国民党员,更是四川保路运动的亲历者,也是延安的“五老”之一。戴执礼在齐鲁大学读书就认识这位老前辈了。开国后,年已八旬的吴玉章还利用几次在成都开会出差机会,执意要四川大学通知戴执礼面谈。令戴执礼终生难忘的是,这位老前辈亲手给他沏茶,鼓励他将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编好,并赠送了于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之际出版的《辛亥革命》。
戴执礼在《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篡》第十一章四川同盟会领导川人起义里,专门有“吴玉章:荣县独立”一节,就是在与吴老相会时,为吴玉章老前辈做的口述史后,又参照吴老《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编写成的。


  追购《西顾报》

  在当川大图书馆高级资料员期间,在徐中舒先生的鼎力支持下,戴执礼的研究工作渐入佳境。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四川文史研究馆、四川省政治协会委员会以及社会上参加或经历过保路运动的老先生都成为了他的访谈对象,同时也向成都市所有的古旧书店发出了私人“征购令”。对于相关史料的发现与追踪,他更是抱着“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直至得之而后已。
他不断从成都市东城区和西城区古旧书店罗福泽和周光熙先生等好友处,换购回来许多珍贵的四川保路运动史料,其中最为珍贵的为《西顾报》。《西顾报》,发行人兰际昌,编辑人池梁矩,印刷人昌福公司,发行所设在四川成都会府北街第二十二号,是四川保路同志会的主要报纸。辛亥年闰六月初一创刊,同年七月十五日被赵尔丰查封,存世仅四十五天。
1959年1月,戴执礼在出版《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时,尽管辑录了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史料四百七十五件,其中根据希有资料,如布告、奏稿、传单、日记、宣传书报等录出有一百八十余件,大都为当时不易寻觅到的史料,但却没有包括《西顾报》。戴执礼回忆说:李劼人先生看了《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未刊稿后,说起《西顾报》虽在保路运动中昙花一现却为至关重要文献。为此《西顾报》让戴执礼“寤寐求之”、“辗转反侧”。后来《西顾报》从西城区古旧书店道京中国书店吴希贤先生再到天津师范学院多次辗转之后,天津师院图书馆谬以为戴执礼是研究保路运动史的专家,最后终将《西顾报》让出。
1994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将戴执礼的《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篡》作为最大之文史工程,分上、中、下三册,特委三位专家历时近两年排校始告完成。
如今在纪念辛亥革命暨保路运动百年之际,戴执礼老先生在采谈结束时,将厚重的《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汇篡》亲笔签赠于我,真让人溢满敬意与珍念:这套戴老先生奉其毕生精力集成的篇幅浩大的编著早已成为海内外学者在研究辛亥史最重要的学术参考之一,正是因他多年默默辛勤搜集整理的丰富资料,大大裨助了后来学人对于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瞻望。
 


【编辑:邹艳】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谢桃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