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委员会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学纵览 > 正文

儒家文化的核心

许嘉璐  《醒狮国学》2012年第3期  2012-04-01     【字号 打印 关闭

  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它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
   中华文化的伦理观是忠、孝、仁、义、信
   忠孝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仁。子曰:“仁者爱人”。“仁”左边是单立人、是个人,右边是二,两个人相处的原则就是仁。孝由此而生,父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应该孝敬父母,这个爱在父子两代人之间是以孝来体现的。继而推广到国家,封建社会对国就叫忠。那么作为个人怎么处理和社会的关系、和国家的关系、和国君的关系?就是义。所谓义者,宜也,就是适当,就是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上应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那份心,就叫义,所以我们说的义务就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该尽力的事务。朋友之间要讲义气,古人说的义气就是作为朋友尽了朋友之道的风气。信,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诚信在社会上是站不住的,是要被淘汰的。古人讲立德、立言、立功,就是作为一种德性要留给社会,说的话要能对社会有用,还要做事情言行一致,要为社会立功。
  价值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是自己要修养好,要学习,要深思。然后由己及人、及妻子(古代以男性为中心)、及孩子、及兄弟。如果自己的修养三尺高也让其他人都达到三尺高,这就是所谓的齐家。为什么用齐字?齐就是等,自己修养好了让全家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就等同了。其次,要把家里的道德伦理治家的方法再扩大开去,要治国,国不是自己的,因此是去“治”。最后,是平天下。平是什么意思?是均衡。不是要争夺天下,而是大家都平衡、平均,这样就和谐。
   儒家特别强调君子慎独,就是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没人教导的时候,自己提高自己。宋代理学大家概括了君子修身的方向,从那以后一千年成为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什么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是无知的,但是天地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它的心,我们要总结大自然的规律,总结一切客观的包括社会的人事的规律。“为生民立命”,生民用的是诗经里面的词,就是老百姓,为老百姓立命。老百姓立命之本在哪里?应该帮助老百姓有一个生存的环境,有一个美好的追求,有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为往圣继绝学”,这是讲传统。最后,“为万世开太平”,不是为万世创太平,开太平是开个头,后人继续做。
   世界观就是一句话:唯物
   中国的所谓天并不是神,更不是人格神。神是什么?就是大自然。中国的逻辑是,人就是人,天是大自然,人不是大自然生出来的,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论语》上记载,有学生请示孔子关于死的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连活着的道理都没弄明白,还研究什么死。谈到鬼神问题,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四样东西孔子绝口不谈,不进入他的视野。
   文化的三个层次
   我觉得需要对文化分层来认识。首先,最容易感知的也最容易变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围绕着衣食住行的文化,这就是我们的居食文化、装饰文化、饮食文化、烹调文化等等。其次,是中层,就是一个民族的风俗、礼仪、宗教、艺术、制度、法律等等,我又称之为制度文化。最后,底层是一个民族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可以称为哲学文化。我们中华文化是三层具备的。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文化的三个层次。底层是什么?就是上面所说的伦理观、价值观、哲学观等等,其实就是“和合”,显然是农耕社会的特点,是超时空的。中层,在我们的风俗、礼仪、宗教、艺术、制度、法律里面都体现了底层。例如,过年过节走亲戚全家团圆,这就是和合。日常生活也有。中国菜好吃,全世界闻名,这是因为烹调任何一个菜都是酸甜苦辣咸具备,就是古人所说的五味调和。中国讲五音和合,五味调和,五方和合。我们根本的东西在于中层和表层时时体现。本文没有讲佛教,原始佛教传到中国,经过千年的改造到唐代形成了禅宗,禅宗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合文化。


【编辑:邹艳】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上一篇:《坛经》的文化自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