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值和意义
《巴蜀全书》是收录现今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古文献的大型丛书,将对周秦两汉至1949年历代汉文文献中的巴蜀文献,进行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将实现对巴蜀文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体例最新、使用最方便的编录和出版。
四川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献富省,作为巴蜀文化的载体,历代学人为我们留下了汗牛充栋、丰富多彩的文献典籍,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巴蜀古文献就达3000余种。这些资料涉及面广,举凡政治之兴替、经济之发展、文化之繁荣、军事之胜负、社会之变革,以及思想学术之精妙、高人韵士之风雅、地理民族之风貌、民风民俗之奇异,应有尽有,多彩多姿。它们是巴蜀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些文化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是保存文明成果、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古为今用、再建当代文明的需要。
编纂《巴蜀全书》,就是要打造巴蜀文化的“四库全书”,为保存和传播巴蜀历代的学术文化成果,促进当代“蜀学”振兴与巴蜀文化的建设,奠定丰富的文献基础,也为突显和再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贡献力量。
二、总体规模
收集和整理自先秦迄于1949年(个别成果有所下廷)的历代巴蜀学人撰著或其他作者撰著反映巴蜀历史的重要典籍,编纂成大型的巴蜀文献的大型丛书――《巴蜀全书》(含《巴蜀文献精品集萃》、《巴蜀文献联合目录》、《巴蜀文献珍本善本》),总共将整理出版1000余册。
整个工程将对历史上巴蜀文献的存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将对2000余种巴蜀文献编制联合目录,对500余部、20余万篇巴蜀文献进行精心校勘、注释和评论,对100种巴蜀善本文献进行考察和再造。
三、编纂内容
《巴蜀全书》拟收录历代籍贯为巴蜀的学人的著述;长期寓居巴蜀的学人的代表著述;内容为巴蜀历史文化的著述;在巴蜀地区刊刻的代表性文献和版本。拟采取以下形式编纂:
一是编纂《巴蜀文献精品》。精选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巴蜀文献典籍的稿本、钞本、刻本等予以点校、注释、疏证,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围绕蜀学发展的脉络,编纂成包含哲学、历史、文学、宗教、地理、民族、艺术、科技、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的大型丛书,研究巴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历代治蜀经验,提炼巴蜀学人的智慧和巴蜀儿女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拟编纂500种。
二是编制《巴蜀文献联合目录》。以目录方式揭示和反映文献是古籍整理和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著录现存巴蜀文献古籍约2000余种的书籍名称、作者、卷数、序跋、版本、规格、图章、收藏单位等项。根据国家古籍数字化标准,建立巴蜀文献古籍数字资源库,以目录方式反映现存巴蜀文献古籍,既避免了重复再版,大大节约了成本,也有利于社会和公众查询利用。
三是再造《巴蜀文献珍本善本》。结合传统修复技艺和现代技术,利用现代印刷手段,重点修复、影印、出版面临老化、破损、虫蛀和濒危的古籍,抢救巴蜀文化遗产,传承巴蜀文明。拟编纂100种左右。
四、进度安排
《巴蜀全书》计划10年完成。
1、2010年启动:作好《巴蜀全书》工程全面开展的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机构建立、班子组成、整理规划、研究方案、撰稿体例、整理书目、出版方式等,都必须在这一年中制订好、解决好。并且制做出三个系列的样书(占总量1%),经讨论通过后,供参加者参考。
2、2011年:
①撰写《巴蜀文献联合目录》400种著录,占总任务20%。
②出版《巴蜀文献珍本善本》20种再造图书,占总任务20%。
3、2012-2015年:
①四年完成《巴蜀文献精品集萃》校点或注释任务4800万字,占总任务44%,完成出版30%。
②四年撰写《巴蜀文献联合目录》1600种著录,占总任务80%,加2011年量完成100%;于2015年出版本《目录》。
③出版《巴蜀文献珍本善本》80种再造图书,占总任务80%,加2011年量完成100%。
4、2016年-2020年:
①五年完成《巴蜀文献精品集萃》校点或注释任务 6000万字,占总任务55%,加2010年(1%)和2012-2015年量(44%),校点工作完成100%。
②完成《巴蜀文献精品集萃》出版工作70%,加2012-2015年量,完成100%出版任务。
《巴蜀全书》工程至此全部完成。
五、实施办法
1、编纂组制作“招标书”“重点委托书”,采取全省全国公开招标、特别委托的方式进行,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工期明确、质量标准明确。加强过程管理,对编纂项目责任人及其所在单位,实行“立项通知”和“项目合同”管理,保证进度,保证质量。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在统一装帧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进度规划的前提下,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承担编纂出版项目。
3、组织申报《巴蜀全书》的国家立项和出版资助。
4、编纂组对各编纂项目进行管理,对各项编纂成果进行统稿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