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全书 > 工程动态 > 正文

吴之英与蜀学学术研讨会在雅安举行

  巴蜀全书网  2018-04-04     【字号 打印 关闭

时值近代蜀学大家吴之英逝世100周年之际,四川大学联合中华孔子学会·蜀学研究会、《巴蜀全书》编纂组,于3月29日在雅安举办“吴之英与蜀学”学术研讨会,以弘扬吴之英学行,发掘蜀学宝贵文化遗产。

吴之英先生像

吴之英先生(1857-1918),字伯朅,四川雅安名山人,清末民初著名经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著有《寿栎庐丛书》等。谢无量先生评价:自王伍以还,为人范,为经师,试问天下几大老?后扬马而起,有道德,有文章,算来今日一名山。

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巴蜀全书》总编纂、四川大学国际儒学院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雅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寇青发表讲话,对各位专家学者与媒体友人的莅临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以吴之英为代表的蜀学名家,不仅是传统儒学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吴之英的思想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对重拾名山、雅安乃至四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延续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雅安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雅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寇青发表讲话

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原所长陈恩林,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朱汉民,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孔子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吕友仁,清华大学教授廖名春,《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殷梦霞,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孔子研究》主编王钧林,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谢幼田,日本学习院大学研究员王瑞来,拉脱维亚大学教授鲍葛薇,甘肃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春,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蒲朝龙,吴之英曾孙、书法家吴洪武,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尹波,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世文等来自美国、日本、拉脱维亚、中国台湾、北京、山东、吉林、陕西、湖南、甘肃、河南、成都、自贡、雅安等地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光明日报》《四川大学报》《雅安日报》等媒体记者莅临会议。

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吴之英研究”“文化建设研究”“蜀学研究等”三大议题展开。

在吴之英研究方面,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恩林教授作了《吴之英先生<仪礼奭固卷一>评析》的发言,指出尽管“筮日”一节有些纰漏,但总体解释是完备和精练的,是一项独特的礼学成就。

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将清末民初的陕西人刘古愚与四川人吴之英进行对比,认为二者在传统的经学方面造诣颇深,同时又提倡新学,投身维新变法运动,在变法失败之后则长期从事国学教育。

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注意到了吴之英系列经学著作名目频繁出现的“奭固”一词,对之进行了考释,认为其渊源有自,破解之关键,在于《雅名奭固》一书。

山东师范大学王钧林教授对于吴之英在经学方面的贡献予以了充分肯定,认为吴之英关于《仪礼》的三部代表作,不惟撰述难度较大,而且在解析与图录方面均有独特的建树。

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从哲学角度切入,总结了吴之英的三个思想特质:以儒为本、以法为用,中体西用,以学济世。

西南财经大学潘斌副教授从名物之考证、礼制之考证、礼意之阐发三个方面对吴之英《仪礼》学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发现其继承并发展了自郑玄以来的治经传统,在图谱方面亦有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杨世文教授将目光投注于吴之英与廖平早年为学生们合著之经学入门书籍《经学初程》,从治学的态度、基本功、顺序等方面详细梳理了二人有关治经学的主张,并认为相关认识成为了近代巴蜀经学特色形成的标志。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吴洪泽副研究员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对于有关吴之英的既存研究进行了述评,分为文献整理、生平事迹、学术交游、《礼》学与蜀学成就、文学与教育学成就、书法艺术、文化主题七个方面展开。

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蒲朝龙从爱国、维新、育才三个角度,强调了传承吴之英文化、弘扬吴伯朅精神的重要性与意义。

吴之英曾孙吴洪武先生对于党和政府的支持、关心表示感谢,也对与会专家致以谢意,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与期望:成立吴之英研究会、出版会议论文集、继续搜集有关吴之英的文物与材料。

吉林大学陈恩林教授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

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发言

山东师范大学王钧林教授发言

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杨世文教授发言

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蒲朝龙先生发言

吴之英曾孙吴洪武先生发言

西南财经大学潘斌副教授发言

在文化建设研究方面,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表示,蜀学与湘学,不仅相似,而且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亟需整合地方与省级相关学术资源,将地域学术与地方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河南师范大学吕友仁教授对学界有关魏了翁《九经要义》是否尽删除唐人九经正义中谶纬之文的问题进行了考察。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殷梦霞总编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大项目编辑室张爱芳主任为在座专家们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该社在地方文献整理与出版方面的成绩,希望能够为蜀学研究、蜀学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提供一些借鉴。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谢幼田以成渝二地的士风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了两地的清末读书人在救国道路上所做的不同选择。

拉脱维亚大学鲍葛薇教授向在座学者们介绍了该国汉学研究的历史演变与当下现状。

甘肃省社科院张正春研究员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考察了蜀学的贡献,并建议在纂修《儒藏》时应考虑道家学说的影响。

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发言

河南大学吕友仁教授发言

《光明日报》梁枢教授发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殷梦霞总编辑发言

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幼田研究员发言

拉脱维亚大学鲍葛薇教授发言

 甘肃省社科院张正春研究员发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大项目编辑室张爱芳主任发言

在蜀学研究方面,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舒大刚教授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梳理了自汉代以迄近代四川地区的知名家族,指出这些世家以出人才、出思想、出文章而蜚声全国,影响后世,其成功之道与系统而优秀的家教、家训密切关联。

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瑞来教授以“蜀道通天下”为题,考察了作为南宋理学大家的蜀人魏了翁如何光大、推广蜀学的史事。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尹波教授选择了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入蜀的经历对于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陈长文将目光聚焦于明代四川新都杨氏之科第与事功问题,并着重考察了杨氏家族兴衰背后的原因。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郭懿仪从成书过程与校注特色出发,介绍了张森楷所著《史记新校注稿》的学术价值。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馆员霞绍晖以何绍基、吕调阳为例,对于近代早期蜀学与湘学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

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发言

日本学习院大学王瑞来研究员发言

四川大学尹波教授发言

此外,会议还对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国际儒学》(英文版)创刊、《儒藏学案》审读、“纳通国际儒学奖”暨“中国儒学教材”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四川大学助理研究员廖文辉、郑伟、杜春雷分别对上述议题进行了情况介绍和说明,与会专家对上述规划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并从各专业角度提出了建议。

会议闭幕式由舒大刚教授做总结,他高度评价了吴之英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学识、秀美的诗文、刚健的书法;高度评价了雅安地区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丰厚的文化、好客的民俗,也赞赏参会专家认真的态度、精湛的点评、深刻的见解与富有前瞻性的眼光。最后,舒教授建议加强吴之英文献收集整理,在《吴之英诗文集》《吴之英儒学论集》的基础上,编纂《吴之英全集》;同时,成立吴之英研究会、开办吴之英书院,加强对于吴之英诗文、书法,特别是精神财富的研究与弘扬,以期为雅安文化建设提供鲜活的历史资源。

与会代表合影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雅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杨慎研究中心协办。


【编辑:bashu】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巴蜀全书》2017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