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全书 > 工程动态 > 正文

打造四川首批历史名人研究重镇

“杨慎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川大

记者 陈荷 实习生 任祎寒  华西都市报2018年01月17日A7  2018-01-17     【字号 打印 关闭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陈荷实习生任祎寒)四川省于2017年在全省范围启动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杨慎被选入“首批四川历史名人”。1月16日下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杨慎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暨《巴蜀全书》2017年度工作汇报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巴蜀全书》编纂组、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
 
2017年12月28日,大禹研究中心、李冰研究中心、李白研究中心等10个四川首批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其中,杨慎研究中心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牵头,其所长舒大刚表示,杨慎是蜀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明代“百科全书式的第一大才子”,在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科技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古籍所长期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在杨慎研究与资料搜集方面已有一定积累。会上,将《升庵韵书》(七种)校点、《杨慎学案》《杨慎学谱》等部分书稿和成果进行了展示。
 
当日,相关领导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杨慎研究中心”揭牌,并向郭齐、王炎等人颁发了“杨慎研究中心”主任、顾问、副主任、学术委员、秘书长聘书。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与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签署了《关于联合推进升庵(杨慎)文化研究传承发展工程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四川省杨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炎透露,研究中心按照近期(2017—2019)、中期(2020—2022)、远期(2023—2025)制订了严谨、可行的学术规划,以期将中心建成集文献集成功能(杨慎资料中心)、研究阐发功能(杨慎研究中心)、文化传播功能(学术交流中心)、文化传承功能、创新发展功能为一体的杨慎研究重镇和中华文化传播新基地。
 
挂牌仪式之后,举行了《巴蜀全书》2017年度工作汇报会。据了解,《巴蜀全书》是收录巴蜀历史文献的大型丛书,分“巴蜀文献联合目录”“巴蜀文献精品集萃”“巴蜀文献珍本善本”三大系列,身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双任。
 
“编纂组于2017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07篇,其中CSSCI以上论文22篇。出版阶段性成果10种,分别为《三苏经解集校》《李源澄集新编》《韦庄集注》《蜀石经》等,2018年即将出版成果25种。”《巴蜀全书》总编纂舒大刚介绍说。
 
汇报会上,编纂组向与会专家展示了正在编纂中的340余种成果。随后,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对《巴蜀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对编纂组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和赞赏,并就更好地推进项目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编辑:bashu】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巴蜀全书》2017年年终总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