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全书 > 工程动态 > 正文

(巴蜀讲坛)抗战时期李庄的大师与学术

  四川省图书馆  2017-07-22     【字号 打印 关闭

 7月16日下午2点,四川省图书馆第一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巴蜀讲坛”讲座活动——抗战时期李庄的大师与学术,主讲人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四川大学的教授彭华老师。 

 

在讲座的一开始,老师讲到,李庄是宜宾东部十八公里处的一个古镇,濒临长江南岸。抗战后,一下子迁入了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考古研究所、社会所、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文化教育机构。小小一个李庄古镇一下子从原有的三千人口,增至一万五千人。当时这里聚集了傅斯年、李济、董宾堂、梁思成、林徽音、梁思永、李桂方、劳干、陶孟和、吴定良等代表当时中国文科最高学术水准的优秀学人。李庄也成为抗战时期和重庆、成都、昆明齐名的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当时国外有信件和邮件寄来,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就能准确地收到。可知当年在国际国内的名声和影响。
 
随后,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其中一部分关键的学人。1940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拟成立民族研究所,时任研究院总干事的傅斯年多次登门,诚请知名语言学家李方桂出任研究所所长,李坚辞不就。 逼得实在没办法了,李方桂只好说:“我认为,第一流的人才应当做学问;第二流的人才可做教师;第三流的人才是去做官。”傅斯年听后,躬着身作揖而退:“谢谢先生,我可是三流人才。”在当时许多清华人的眼里,做大学问比做大官更受人敬慕。李霖灿是河南辉县人,被称之为“东巴文化之父”。著有《麽些象形文字字典》、《麽些标音文字字典》、《麽些经典评注九种》、《中国美术史讲座》、《中国名画研究》、《山水画技法、苔点之研究》、《中国画史研究论集》等。  
 
另外一位是李霖灿在李庄完成的两部传世之作——《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和《麽些标音文字字典》,成为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奠基之作。 第三部传世之作《麽些经典评注九种》。  
 
在讲座的尾声,老师谈到了感受与感悟,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有必胜的追求。其次积极乐观的信念,平和中正的心态。最后知行合一,持之以恒,踏实努力。  

【编辑:bashu】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巴蜀全书》编纂组一行考察尹昌衡故居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