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全书 > 工程动态 > 正文

《巴蜀全书》总编纂舒大刚一行赴四川博物院调研蜀石经

  巴蜀全书网  2017-04-17     【字号 打印 关闭

 

        2017年4月13日下午,《巴蜀全书》编纂组总编纂舒大刚教授与编纂组成员杨世文教授、王小红副研究员、李冬梅副研究员、郑伟助理研究员一行四人,赴四川博物院调研蜀石经,并与博物院谢志成副院长、首席专家侯世新研究员、学术中心主任梅景辉以及青年职工进行了座谈。
 
会场.jpg
座谈会现场
 
        舒大刚教授首先向四川博物院赠送了《巴蜀全书》的最新研究成果。《巴蜀全书》项目,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目前已经出版阶段性成果专著130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与国家级出版资助15项(其中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出版奖4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4项)。两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滚动资助,得到全国专家好评,《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纷纷给予报道和点评。
 
赠书.jpg
舒大刚总编纂向川博赠书
 
        随后,博物院工作人员向编纂组总编纂舒大刚一行展示了川博收藏的六块蜀石经残块。蜀石经,又名孟蜀石经、广政石经、石室十三经,始刻于后蜀孟昶广政初年,由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其事,始刻经时仅《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春秋左氏传》(仅刻十七卷)十部经书,宋皇祐元年(1049)成都府尹田况补刻《公羊传》、《穀梁传》和《左传》十八至三十卷;徽宗宣和五年(1123)蜀帅席贡又补刻《孟子》;孝宗乾道五年(1169)晁公武补刻《古文尚书》,并校诸经异同,著《石经考异》附刻于后。刻经时间长达180多年,加上刻《考异》时间,更长至230多年。
 
鉴赏.jpg
与会人员鉴赏川博藏蜀石经残块
 
        舒大刚总编纂在仔细鉴赏蜀石经残块的同时,亦详细介绍了我国石经刊刻史,并重点介绍了蜀石经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对儒家经典流传、研究起到的重要作用。舒教授指出,博物院收藏的蜀石经残块,堪称镇馆之宝,具有重要意义,并建议可开设蜀学馆,作重点展览。
 
舒讲.jpg
舒大刚教授讲解蜀石经
 
        鉴赏完毕,编纂组成员与博物院参会人员进行了座谈。四川博物院谢志成副院长介绍了川博丰富的藏品资源,并期待能与《巴蜀全书》编纂组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优化利用双方的智力资源、实物资源。侯世新研究员和梅景辉主任也用“期待”二字表达了希望双方能搭建一个学术平台,紧密围绕巴蜀文化,促进进一步的合作。舒大刚教授也指出,希望双方能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可以先拟定若干具体的合作项目,同时推动双方人员的相互讲学。经过座谈和商洽,双方初步达成以蜀石经研究为切入点,搭建起常态的合作框架,未来将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一方面让《巴蜀全书》编纂组从单一的文献考察加强实物研究,一方面让博物院馆藏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有思想、有故事,以促进当代“蜀学”的振兴与巴蜀文化建设。

【编辑:bashu】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万本根先生学术文化追思会在蓉举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