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下午,四川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文物局局长周思源,省文化厅办公室(法规处)主任、处长杨红梅,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范远泰,省文化厅文保处副处长何振华,省文化厅秘书詹福建等一行五人,到《巴蜀全书》编纂组、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巴蜀全书》总编纂、古籍所所长、儒学院院长舒大刚教授,古籍所副所长、儒学院副院长尹波教授陪同参观。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陈廷湘,儒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导郭齐,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巴蜀全书》“史部”主编、教授、博导杨世文,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巴蜀全书》“别集类”主编、副教授、硕导吴洪泽,及古籍所的其他多位老师参加了调研交流会。
会议主要就巴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进行了交流。
周思源厅长一行参观川大古籍所《儒藏》编辑室
文化厅一行参观川大古籍所计算机辅助古籍整理研究室
文化厅一行浏览《巴蜀全书》出版成果
省文化厅厅长、文物局局长周思源主持座谈。周厅长首先说明调研来意,本着落实“两办”下发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文件精神,在四川继承和发扬好巴蜀的优秀文化。他说,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搞清楚巴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在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再来思考如何去传承,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创新和传播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合作与努力。
四川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文物局局长周思源讲话
随后,古籍所所长、儒学院院长舒大刚教授介绍了古籍所主要科研人员的研究情况,并作了“巴蜀文化继承与弘扬”的报告。舒教授指出,巴蜀文化外延很宽,包括精神物质、天文地理、衣食住行等等,但其精髓却在于学术思想,这在历史传统上被称作“蜀学”。今日讲文化,应当重点探讨和展示文化中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道德体系和行为准则,知识体系和特有技能,蜀学就包括了这些东西,可以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展示出来,因而成为巴蜀文化的核心内容,至于衣食住行、文学、艺术等,都是此种文化精神的各种样态。舒教授简要梳理了蜀学由先秦到清代的发展情况,并从考古发现和信仰、制度、经典、文字、学术各层面全面介绍了蜀学的特殊内容。舒教授指出,文翁石室、周公礼殿、蜀刻十三经是蜀学留给今天的“三宝”,这三宝对于蜀学的发展与推广以及在今天的新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会议现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导陈廷湘教授也围绕巴蜀文化的传承、发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教授指出,巴蜀文化分成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两个方面,恢复有形文化可以比较快地见到实效,无形文化即精神文化的发扬还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陈教授着重介绍了巴蜀历史上影响较大的锦江书院与尊经书院的研究与开发状况,并指出四川省目前历史与文化价值极高的南部、冕宁县衙档案与高县旧刻县志刻板,亟待保护、整理与研究。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导陈廷湘教授发言
儒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导郭齐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郭教授认为,对于学术界关于巴蜀文化的争议,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暂时搁置,抓住巴蜀文化的一些实际内涵,具体的外延问题可以暂且不论。当前领导部门首先要“摸清家底”,了解省内巴蜀文化研究的具体状况,然后组织省内各科研和文化单位的研究资源,共同努力。
四川大学古籍所郭齐教授发言
听取了三位教授的发言,周思源厅长表示很受启发,并提出了四点看法。第一,巴蜀文化涉及面太宽,目前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中央所讲的“五位一体”中的“文化”上。第二,对巴蜀文化的研究应当做到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学术成果要走出书斋、走向大众。第三,要把长远与当前结合起来,明确当前的任务,做好眼下的工作。第四,在全面把握巴蜀文化的基础上,抓住几个核心,以核心内容为基础向下深化。目前,巴蜀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发扬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要分解任务,组织人力、财力,做好基础工作。周厅长又与诸位教授讨论了“巴蜀文化”的定义,提出“巴蜀文化就是在巴蜀大地上,历史上形成、持续不断、影响很大、今日尚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周思源厅长表示此次调研收获很多,此后类似调研工作还将在各高校与科研单位展开,希望省内的各界人士、各方力量都能为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建言献策,做出各自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