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论坛 > 正文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

――以成都为例

李博  《美与时代》  2016-01-11     【字号 打印 关闭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时间和特定地域内逐渐形成的文化积淀,也是人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长时间积累形成的独特风俗习惯的总和,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也在非物质层面上有所表现。[1]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它既是悠久历史的体现,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千城一面”的现代主义设计流行的今天,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逐渐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重视。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不仅属于工业产品设计,还包含有环境设计因素,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环境设施,是体现城市外在风貌的最佳名片[2]。城市公共设施有着传承地域文化的独特任务,将具有独特魅力的特色地域文化通过现代高科技表现出来,既能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使之为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也有利于使公共设施与城市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地域认同感。

      

       一、地域历史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传承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而在设计城市公共设施时,如何处理好现代主义理念与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的完美融合,又如何在“千城一面”的现代都市中继承和发展地域历史文化,这些都是当今每个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者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地域历史文化如同人的记忆一般,既有着光阴的沉淀,又见证着城市的变迁,这对于每个设计师来说,都是一笔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而城市公共设施则是展示和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名片,它通过形式与功能向人们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风貌。因此,设计师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或民间故事等地域历史文化元素通过提取、抽象、重构等手法,巧妙地应用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使地域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如成都市天府广场上展示古代蜀文化的十二根图腾灯柱,设计师巧妙地把灯柱主体设计为金沙遗址中玉琮的形象,呈现出内圆外方的造型。灯柱基座的造型则借用了三星堆出土的顶尊底座的造型元素。图腾灯柱上下两端装饰纹样采用了三星堆中的云纹和金沙遗址中的眼形器纹,灯柱采用主体绿色与顶部金色相间的色彩搭配方案,其中绿色既是内圆外方形玉琮的颜色,又是金沙遗址和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的颜色,而金色则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太阳神鸟金饰的颜色。同时,十二根图腾灯柱上还刻有不同的金色文字,从各方面诉说着成都的古往今来。这些设计都完美地展示了当地极富地域特色的巴蜀文化,人们在欣赏这些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时,就会联想到三国时期蜀地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和文明发达的生活,深深地体会到成都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再如天府广场中心处的太阳神鸟雕塑。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美轮美奂的文物中,太阳神鸟金饰不仅成为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标志,同时太阳神鸟还“飞”到了国家文物局,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因此在广场中心处设计一个巨大的太阳神鸟雕塑,很好地彰显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整个雕塑配合着周围的灯光视觉效果,在夜里散发着七彩光芒,并给人一种飞旋的视觉效果。太阳神鸟雕塑不仅表现了蜀国先民对太阳和凤鸟的崇拜,也是追求光明、和谐、理想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整个天府广场的地面景观公共设施既有独特性又有整体感,在充分展示了成都地区特有的巴蜀文化的基础上,又使游人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地域民俗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传承

      

       俗话说得好: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性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活习俗,也造就了不同城市独特的地域色彩。成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有着四千五百余年的文明史和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七代古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名城。而成都数千年来历史上的多次人口大迁移也使这座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其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交融使得成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从体现成

       都市井生活的茶馆文化到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处处都彰显着成都特色民俗的魅力。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不仅能使外地游人更好地了解成都这个城市,而且也成为了成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最佳名片。

      

       成都人常说“天上晴日少,眼前茶馆多”,茶馆文化正是这个“休闲之都”人民生活方式的最真实写照。例如位于成都活水公园的盖碗茶雕塑,将成都茶馆文化元素与抽象的人物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雕塑材料以花岗石为主,造型上,人物呈半蹲姿态,左手端起尽显成都特色的盖碗茶,右手抬起,指向左手中的盖碗茶,并且人物的头部和四肢都进行了抽象化处理,使雕塑看起来不仅符合现代设计“少则多”的审美观念,而且也很好地展示和传承了成都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再如位于苏坡立交桥下的川剧长廊,将川剧元素与立交桥雕塑融合在一起。川剧长廊主要由川剧史介绍区、戏台和脸谱长廊区组成,川剧史介绍区中间为一个直径11米的圆台,因上面刻有多达百种的川剧剧目,因此又被称为“百戏台”。圆台上3根12米高的通身彩绘立柱以及四周28根立柱都是以川剧脸谱为装饰图案的。一幅幅生动的巨幅川剧脸谱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交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艺术空间。而戏台和脸谱长廊区内设有四个小戏台,分别代表着川剧中的“唱、做、念、打”的表演特征。戏台两侧立柱上有着以川剧曲牌、剧目等内容为主的对联,连接南北两端戏台的走道上刻有兰、菊、竹、梅四种植物的浮雕。整个川剧长廊运用了彩绘、雕刻等艺术手法,将川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为一体,展现了川剧的发展历史以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给过往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地域建筑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传承

      

       建筑,既彰显着艺术,又体现着文化。城市由建筑组成,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城市文化最重要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每一栋建筑都包含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由于公共设施本身体积小的特点,设计者无法把建筑上的体积空间和形式完全照搬到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因此设计者就需要从地域性建筑特征中抽取和提炼地域元素,将其应用在城市公苏坡立交桥下的川剧长廊共设施的设计中,使游人在观赏时能够更好地体验到地域文化的生活氛围,欣赏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

      

       例如,成都展现三国时期蜀汉文化的著名景点武侯祠,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喜欢三国文化的各方游人来成都时都不会错过这个景点。而在武侯祠旁的一些公共设施也极具蜀汉文化色彩,如武侯祠公交站,设计者将具有浓厚蜀汉建筑风情的回廊式造型元素进行提炼和重构,配以武侯祠内建筑常见的红色与灰色的色彩搭配,与武侯祠内的建筑造型相互呼应。同时附近的垃圾桶设计也极具蜀汉风情,设计者把蜀汉建筑的坡顶元素进行抽象和简化,应用在垃圾桶的遮盖设计中,与武侯祠公交站的设计相得益彰。再如位于成都二环路上的红牌楼公交站,设计者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四川民居穿斗式坡屋顶建筑元素进行提取和简化,应用在公交站台顶棚及护栏中,在基于地域建筑元素设计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站台导视系统、功能照明、监控等现代科技,整体设计既包含了四川民居的地域建筑元素, 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群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些具有地域建筑元素的公共设施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地域建筑文化,也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示着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

      

       四、地域材质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传承

      

       材质是公共设施的形式载体,地域文化的特色更要通过独特的材质来彰显。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材质来进行公共设施设计,不仅能使公共设施具有自然的美感,还能突出地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包含地域特色的材质,既展示了城市多年的自然演变历史,又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解读窗口与宣传媒介。借助合理的地域特色材质,使公共设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能给人以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感。

      

       例如四川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在长江流域是石灰岩出露面积最大的地区。设计者可以将当地山上开采出的石灰岩进行加工打磨,制成青石板作为石桌和石椅设计的主要材质。成都市区提供给市民休息的公共座椅中大多是使用此材质,成都的很多大学校园和旅游景点的公共休闲设施也是采用此材质。青石板强度较高、经久耐用,而且吸水性和排水性很强,对于成都这样的多雨湿润城市是不二的材质选择。而且成型后的青石板使用起来非常安全,不含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自然环保。青石板不仅可以彰显地域特色,还能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气息,使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

      

       五、结 语

      

       设计者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可以采取提炼、抽取、变形等手法,巧妙地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将公共设施作为地域文化的宣传媒介和承载物,一方面既设计出了具有地域认同感且符合当地民俗文化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又通过公共设施将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供人们欣赏和体验。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灵感源泉,可为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维与角度,设计者可以从地域历史、地域民俗、地域建筑、地域材质四个角度来进行设计,设计出体现地域文化内涵、民俗风情、自然生态的新型公共设施,使公共设施不仅是满足人们功能需要的基础设施,还能为继承和保护珍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04):63-66,50,127.

       [2]王国勇,尚娜.公共设施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7-32.

       [3]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34-137.

       [4]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144-155.

      


【编辑:bashu】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论唐末王建割据三川时的巴蜀文坛
上一篇:论唐代入蜀文人与巴蜀佛寺之关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