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巴蜀全书》编纂组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首页 | 巴蜀全书 | 蜀学春秋 | 巴蜀文库 | 巴蜀资讯 | 巴蜀论坛 | 国学纵览 | 巴蜀文化 | 巴蜀名贤 | 当代学人 | 研究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 > 巴蜀论坛 > 正文

张献忠屠蜀原因新论

.

黄位东  《文化学刊》2015 年 8 月  2015-10-26     【字号 打印 关闭

       

       张献忠盘踞蜀地数载,造成四川十室九空,天府变荒原的景象,蜀人几近灭绝,康熙年间才恢复生机。蜀中百姓本为安守臣民,为何却要遭受张献忠如此仇恨与残杀,成为史学家们极感兴趣的话题。长期以来,学者对张献忠屠蜀原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川人反叛、小农意识层面,关于张献忠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提及却相对粗浅,而对蜀人自身性格的研究也并未涉及。据此,可从三个方面作一简析。

      

       一、蜀风日下遭致张献忠愤恨不平

      

       蜀人优良品质下降与张献忠屠蜀有密切关联。曾经蜀地百姓民风淳朴,崇尚仁义礼智信,和睦团结,人不知兵,但崇祯戌巳以后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川北人民刚率,西部百姓柔滑狡黠,川南地区风气日下,而成都平原和川东百姓狡诈奸深、刻薄诡谲,人心难测的局面,与张献忠率直粗暴的性格大相径庭。

      

       成都平原物产富饶,天府之国的美誉驰名全国,可正是富裕的田产资财助长了川人恶习,日日骄奢淫逸,无数商人交易损人利己、口是心非,贪官、学霸势绅、土豪之人,结党营私、鱼肉百姓。久而久之,竟出现了蜀人欧阳直所说的局面,“又其最甚者,或父子相夷,或兄弟相害,或朋友相杀,或夫妇相伤,或亲戚相残,或宗族相贼,以致积愤不平,抑冤难诉……是知劫难之作,皆由人心之不善致之而蜀中之乱独甚。而祸独惨者,又蜀大人不善之心有以自致之也。”[1]欧阳直本一介布衣,亲身经历张献忠屠蜀始末,他记载的有关蜀风日下、道德败坏严重的情况极为可信,因此,外来人士多对蜀人心存记恨,更不要说性格粗暴、率直的张献忠。强烈的反感情绪激起他久存于心的杀念,在顺治三年二月( 公元 1646 年) ,逆尝向天诅云: “人民甚多且狡,若吾力所不及,愿天大降灾殃,灭其种类。”[2]因此,屠蜀之祸并非全由张献忠的残暴所致,当时川西平原上部分蜀人的道德因素也是招致祸端的原因之一。

      

       二、绅、士、僧与张献忠的仇恨纠葛

      

       张献忠的特殊经历使之成为一个有仇必报之人。据众多资料记载,张献忠小时候跟随父亲到四川内江贩枣,把驴拴在乡绅家门口石柱上,粪便将其泥污,乡绅大肆羞辱他的父亲,并要求他用手将泥污清理干净,当时张献忠怒目视之而不敢言语,发誓说: “我再次来时,一定要杀死你们,以解我心头之恨。”泥污事件玷污了他强烈的自尊心,自此,张献忠对四川人心生仇恨。

      

       另一段经历与士子、僧人有关。据说,曾经张献忠在郧阳战败,流浪深山,抢劫了某富裕僧寺,后僧寺合谋数十名读书人打败了他,从此与僧人和士子结下仇恨,决心以后必杀此类人加以报复。他入主成都以后,便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曾许下的毒誓,先后制造四起屠杀士子事件,规模之大,场景惨烈。据欧阳这样描述第三次屠杀士子得场景: “江水赤,尸积流阻,十余日飘荡始尽。”刘景伯在《蜀龟鉴( 卷三) 》中也对第四次屠杀场景进行描述: “贡院左右设长绳,由东门入,凡身过绳者出西门,驱至青羊宫杀之,先后万人,弃笔 砚 山 积 ( 岳 半《记》二 万 二 千 三 百人) 。”[3]总之,“献忠大索全蜀绅士至成都,皆杀之。”[4]蜀中士子几乎全被杀光。屠杀僧人的原因与僧人的抵抗和宗教信仰有关。张献忠攻打豹子洞七宝寺时,僧人